2、既要抑制散户市场的过度投机和盲目投机行为,又要维持市场稳定,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对中小投资者造成的伤害。
相关事件陆续发生,但频率较低,市场处于认知初期还未形成有效合理,但预期初步形成,股价从底部缓慢上升。2014年主要来自美股三大燃料电池暴涨,但3月份三大美股暴跌,产生证伪性调整,未来随着不断成长,可能会成为一个强主题,但我认为至少2014年不是这样一个时间。

安全,找一些筹码集中度比较低,有比较好安全边际的公司参与。文化娱乐产业是新兴产业。主题周期有长有短,无论是长期资金还是短期资金,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参与机会。筛选到好的主题和好的标的之后,我们应当怎么参与呢?大家可以参考国泰君安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主题投资的报告。三、燃料电池(2014年) 美股映射带来的主题,个人认为是相对比较弱的主题。
四是如果曾经或者正在创造良好回报,就会具备较强的正反馈效应。投票机机制就是在系统1控制下完成的,胜率低,周转快,感性冲动的模式,但这是市场常态。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将从行政审批、投资、价格等九大领域推进改革,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产业转型与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化解产能过剩风险。
然而传统商业银行重资产的风险评估模式难以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轻资产的方向,新常态下对新型行业的投融资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其次,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正积极寻求有效率和质量的对外投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将从高速向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时一些隐性风险显现,商业银行的风险压力较大。仅仅通过经常账户顺差来输出人民币、推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已经不能够代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应该积极寻求通过资本项目输出人民币、开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格局。
国有企业经营、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产监管三权分立,有望成为新的国有资产实现与管理形式,同时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反映到金融体系的转型方面,就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必须适应这个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的转换过程,改变长期以来依靠大规模信贷扩张带动的业务驱动模式,开始要重点关注如何以金融体系支持和促进经济体系的转型。

会议要求,要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从期限看,PPP项目通常期限较长,PPP模式的回报周期恐难满足现阶段社会资本的风险偏好。人民币国际化起始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结算货币和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经济新常态与金融体系的新常态 从具体内容看,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三个维度九个方面对经济新常态特征的界定,都直接对金融体系的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民营银行牌照逐步放开,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从长期增长来看,经济增长中枢将下移,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新常态下金融改革的新趋势 中国的金融改革需要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仍需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尽管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仍有大量投资机会。
随着PPP模式推广,资产证券化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中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望于2016年超过外商直接投资,届时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成为净资本输出渠道。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继新预算法通过后,《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43号文)、《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规定》、《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债务管理和运作勾勒出了新框架。
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常态 金融体系 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体系的转型或者说走向新常态也会对整个经济体系走向新常态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应积极寻求转变,适应利率市场化推进节奏,加快调整自身业务发展结构,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从容应对市场变化的挑战。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仍将继续调整。一是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要求紧迫。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化解高杠杆和泡沫等风险,而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也为2015年稳增长的首要目标预留了政策空间。
二是新常态下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这些增长动力和需求的变化,也在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需求,许多新的需求往往不在传统的金融体系覆盖范围之内,这就一方面需要促进原来的金融体系的转型,另外也要通过适当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准入,吸引新的金融机构、新的金融服务模式的介入。
与此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挑战。三是新常态下对新型行业的金融支持提出新的要求。
四是新常态下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PPP项目具有明确特许经营权转让,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及必要的政府补贴,这类项目适合做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化解社会资本进入PPP模式的流动性及期限障碍。
以前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逐渐减弱,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技术进步等因素。一方面,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推进人民币在资源和大宗商品中的使用,提升人民币在全球供应量中的定价主动权。从国企改革的手段来看,包括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资产剥离和所拥有股权的出售、资产置换等方式,国企改革推进为投行业务和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经过持续的信贷扩张之后,目前中国部分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过高。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要求对各类融资平台债务进行清理,融资平台贷款面临较大风险,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继续上升。会议要求,要加快对外投资领域改革,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4年中国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新常态下金融改革的新趋势 中国的金融改革需要立足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仍将继续调整。金融体系的转型或者说走向新常态也会对整个经济体系走向新常态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新常态下对新型行业的金融支持提出新的要求。2014年中国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民营银行牌照逐步放开,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其次,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正积极寻求有效率和质量的对外投资。
与此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挑战。以前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逐渐减弱,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技术进步等因素。
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化解高杠杆和泡沫等风险,而有力度的财政政策也为2015年稳增长的首要目标预留了政策空间。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应积极寻求转变,适应利率市场化推进节奏,加快调整自身业务发展结构,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从容应对市场变化的挑战。
一方面,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推进人民币在资源和大宗商品中的使用,提升人民币在全球供应量中的定价主动权。从这个角度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经济新常态与金融新常态的关系,可以看出,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的话,那么,金融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一样,同样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转型要求,需要遵循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改革的大逻辑。 |